9月28日,祯埠祯旺组团在岭下村文化礼堂(祯埠镇文明实践所)举办首次联合主题活动暨“文明欢乐迎中秋,道德文化润少年”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为来自祯埠镇和祯旺乡的20名留守儿童度过了一个充满传统文化韵味的中秋节。
美德润心田,倡议树新风
活动开场,祯埠小学老师宣读公民道德宣传日倡议书,为孩子们送上“精神食粮”。志愿者通过讲解道德故事,让孩子们明白“谦让”“友爱”的意义。孩子们听得格外认真,还主动分享自己的经历:“我会把奶奶买的苹果分给弟弟”“答应同学帮忙带文具,就一定不会忘”,稚嫩的话语里透着纯真的善意,也让中华传统美德在潜移默化中扎根心底。
巧手做月饼,孝心寄深情
礼堂中央的长桌上整齐摆放着冰皮粉、豆沙馅、月饼模具,孩子们围坐桌旁,眼神里满是期待。志愿者老师率先示范:取适量冰皮面团反复揉捏至细腻光滑,按压成薄圆片后包裹馅料,轻轻放入印着“舞狮”“圆月桂花”的模具中压实,再小心脱模——一枚枚花纹清晰、小巧精致的冰皮月饼便完成了。在志愿者的手把手指导下,孩子们纷纷动手实践。活动中最动人的环节,莫过于“书写祝福”——每个孩子都领到一张印着中秋元素的礼品卡,趴在桌上一笔一画写下对家人的心里话。“我写的是祝爸爸妈妈中秋节快乐,他们在外地打工,只有过年才能回来,我知道他们很辛苦。”潘巧芸捧着写好的卡片,小声说出藏在心底的话,话语间的懂事让在场志愿者格外心疼。
创意制灯笼,文明伴我行
灯笼DIY环节同样热闹。志愿者提前准备了彩纸、贴片、彩绳等灯笼制作材料,并手把手教孩子们制作灯笼,再系上流苏、装上提杆和小灯。在制作过程中,特别设置了互相帮助的环节,促进了孩子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志愿者们通过适时的引导,将“文明参与”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心中。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灯笼亮起温暖的光芒,孩子们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喜悦。
“中秋国庆双节将至,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在外务工,很难陪孩子过节。”祯埠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举办这场活动,既是想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中秋的文化韵味,减少对家人的思念;也是希望借节日契机,让孩子们了解中秋“团圆”、国庆“爱国”的深层意义,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传统文化与家国情怀的种子。“接下来,我们会持续关注留守儿童群体,多开展手工、读书、研学等有意义的活动,让他们在社会关爱中快乐成长。”
(供稿人:林勇超、王淼,审核人:陈安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