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浙江低空经济先飞区青田县,一场以低空数字化守护绿水青山的变革正在温溪组团管委会深入推进。这里创新实践的“空中网格员”系统——基于云值守低空治理平台与无人机巢集群的协同运作,在松材线虫病防控、森林火灾预警等关键领域实现突破,推动林草治理从传统“人防”向智慧“技防”跨越,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数字化治理的“温溪方案”。

“空中网格员”周期性巡查
云上管理助力地上森防
一株染病,片林受危。松材线虫病正悄然侵蚀温溪组团管委会的生态屏障与经济发展活力。“空中网格员”将松材线虫病疫情普查、山场除治、检查验收等各个业务阶段进行闭环式管理,可视化呈现。

通过周期性测绘获取林区二维正射影像,运用松材线虫病AI识别算法,可精准识别病死松树,并自动将点位标注在地图上,便于后续砍伐清理工作直观查找位置。以往砍伐清理阶段难以监控,成为安全死角。系统可根据工单进度一键前往,监控现场是否存在安全措施不到位、疫木焚烧不合规等隐患。路程遥远,复查费时,验收逾期。系统可根据枯死树点位生成航点验收航线,通过高频次巡查处置情况,对未处理枯死树、遗漏枝丫等不合格情况进行监控。

“空中网格员”的常态化监管,形成了松材线虫病防治分析决策、任务分配、进度跟踪、疫木处理、核查验收等全流程管理功能的防治“一张图”指挥系统。2025年春季,管护区域实现病死松树发生量与面积双下降,下降率20%以上,防治成效显著提升。
森林火灾智能预警
平台协同创新治理
针对温溪组团管委会地域面积大、人手有限的防控压力,“空中网格员”在日常巡飞过程中可搭载多种AI算法,实现综合飞一次。
巡查过程中实时分析回传画面,一旦识别到烟雾、明火等异常目标,云值守低空治理平台自动触发预警,将识别结果、目标经纬度等关键信息推送至“141”基层智治平台。

“141”平台通过手机APP端提醒地面网格员进行处置,网格员处置完异常事件后,通过APP端提报事件处置状态,指挥中心通过平台远程操控无人机对现场事件处置结果进行核实,然后予以通过或者驳回整改处置。
“AI识别-平台派单-现场处置-无人机核验”的全链条管理,2024年以来累计预警火险300余次,秸秆焚烧发生数同比下降87.7%,火灾发生次数同比下降76.7%。平台协同的创新举措,不仅实现了森林火险早发现、地面处置快响应,还极大提升了141平台的感知范围和信息化智能水平。
“天眼”锁定盗砍滥伐
专项整治青山白化
林政执法人员依托“空中网格员”机动灵活、视野开阔的优势,将传统单一地面巡护升级为空地协同模式,对林区重点区域、护林站点开展常态化巡查。

一旦发现破坏生态资源,盗砍滥伐等违法犯罪行为,通过高空拍摄记录现场情况和砍伐特征,为案件侦破提供关键证据。不仅如此,执法人员通过“空中网格员”高空侦查,能够迅速锁定涉案木材,配合现场勘查快速固定证据。系统上线以来,已成功破获两起盗伐林木案件,有力打击涉林违法犯罪,维护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青山白化的违建乱象,温溪组团管委会利用“空中网格员”系统专项巡查。在多个重点区域,开展对周边山林的巡逻督查,通过设置每日定时巡查任务,单日自动化航线巡查达10余次,着重查处新建抢修坟墓行为,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制止。系统的自动化巡查既节省了资源投入,又实现了对辖区生态保护的动态监管。
“空中网格员”系统运行一年来,已执行飞行任务超3000架次,与传统人工巡查相比,该系统减少90%人力投入,巡查效率提升3倍,林草治理工作实现大幅降本增效。除此之外,“空中网格员”系统实现“低空+城乡治理”多场景应用,落地实现航道巡查、地质灾害监测、自然资源调查、交通管理等50多个治理场景。

从“人走山路”到“云巡山林”,温溪组团管委会正以科技创新践行“两山”理念。这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化治理方案,不仅守护了浙西南生态屏障,更为我国林草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新范式。下一步,温溪组团管委会将持续深化低空基础设施建设,让新质生产力成为绿水青山的最强守护者。
供稿人:赵琳
审核人:刘时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