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了社区给的电子地图,送餐再也没超时过。”9月18日,结束午间配送高峰的外卖骑手李金鸿没急着休息,径直走进温溪镇繁华社区“户外劳动者之家”熟练地为饮水机换水。这个配备着爱心冰箱、医药箱的工会驿站,曾因他在“逢四说事”议事会上的诉求得到优化,如今也成了他回馈社区的“起点”。
成为志愿者后,李金鸿的配送箱里多了份“责任”。在穿梭街巷的间隙,他总会用手机拍下松动的井盖、褪色的指路牌,第一时间反馈给社区。近期,在一次送餐途中,他发现一位老大爷骑摩托车时突然爆胎摔倒在地,立刻停车报警,还守在一旁安抚老人,直到救护车赶来才悄悄离开。同时,他还积极参与社区爱心卡宣传、关怀独居老人、普及儿童安全知识等志愿服务。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成了基层治理的“微光”,照亮了老城区的每一角落。

从因送餐难题“提诉求”,到主动为社区“献良策”,李金鸿的转变,是繁华社区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的生动注脚。如今,在榕树埠头的暖风中,像李金鸿这样的快递员、滴滴司机等新就业群体越来越多,他们从社区服务的受益者,逐步成长为老城区治理的“新力量”,用奋斗与担当,为社区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供稿人:尹雪洁、王温慧 ,审核人:叶芷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