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田县城出发,沿着330国道往西南方向行驶10公里,沿途看到的是瓯江碧水之清冽和江山川景色之秀美,再从铁路桥下拐弯而入,你就来到了三溪口街道白浦村。山高林茂,峰峦叠嶂,溪流潺潺,白浦村到处回响着水与大地互动的乐章。自古以来,白浦村民依水而居,因村庄在瓯江大溪边有着成片的银白色沙滩,从此得名“白浦”。如今虽然已看不到沙滩,但是只要你站在杨梅文化广场桥头,就能欣赏到两岸青山相对出,一源清水向东流的美景。这源清水就是六都源,全长近4公里,从白浦坑龙潭流出,汇入瓯江。灵动的六都源正源源不断地书写着三溪口街道白浦村当好“水卫士”,壮大“水经济”的故事。

“一源活水”培植“护河卫士”:

保护水资源,守护生命线。

“家门前的这条溪源清澈见底,不时能看到游鱼穿梭,这一切让人仿佛回到了小时候。”白浦村村民周大爷指着门前的六都源称赞道。村庄的“绿腰带”能一直保持良好的水质,得益于三溪口街道“河长制”工作的有效推进,也离不开“护河卫士”的努力。白浦村通过成立村网格临时党支部,将自管党员、居住党员以及志愿者纳入统一管理,干群合力,逐步形成全民共同保护水环境的良好氛围,也让白浦实现了河道治理“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目标。如今,每天一早,村支部书记章体林便穿着雨鞋,拿着网兜,带着“护河卫士”外出巡河。“我是在河边长大的,可以说我的血管里流淌着的就是六都源的水。看到家乡河水如此干净,心情相当好。”“护河卫士”村民陈浩捷高兴地说。过年外出乡贤回来都夸河道环境变好了,这也是对“护河卫士”工作的肯定。

“一源活水”滋养“一方杨梅”:

杨梅满山红,“亩均论英雄”

白浦杨梅山平均海拔300米左右,湿润的亚热带气候使得村庄植被茂密,百年老树随处可见,村内六都源溪流夹山而出,水质清澈,地形气候条件良好,白浦村杨梅种植业蒸蒸日上。在过去,“靠天吃饭”的种植户怎么也想不到如今一亩大棚杨梅的收入可以高达10万元。据悉,搭建一亩大棚的成本约十来万,县农业农村局补助比例占50%,再加上各大银行的惠农贷款政策支持,村民每年申报新增大棚面积达200亩以上。白浦村杨梅种植大户季东青介绍,“我的大棚装了智能控制系统,即使不在山上,我也能在手机上看到大棚内部实时温度和湿度,通过APP一键操作大棚开合。而且我今年新装了智能补光设备,可以根据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弱等,自动进行补光,比如在阴雨天气的话,这个灯光就处在亮的状态。”现代化科技种植让大棚杨梅可以提早十几天上市,大棚杨梅个头大,口感风味不同于一般杨梅,单价往往在100元一斤以上。

“一源活水”书写“农旅致富经”:

做好“水文章”,壮大水经济

这几日,白浦村内十分热闹,在六都源岸边60亩农田上,数辆耕种机正在翻耕土地,为来年春天种植花海做着准备工作。花海种植只是白浦村杨梅农旅综合体项目加速推进的小缩影。为了加快“两山”转换,解决村民只赚“一季钱”的短板,三溪口街道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开始在山水资源利用开发上下功夫,谋划白浦村杨梅农旅综合体项目。一方面,大刀阔斧整治村庄环境。今年下半年,村内通过陆续开展房屋外立面改造和强弱电线路入地,景观节点打造,不仅让村庄外貌整洁有序,还让纵横交织的“空中蜘蛛网”彻底消失,扮靓了全村,整体“颜值”得到再美化再提升。另一方面,引进运营公司加快农旅融合。三溪口街道引进浙江辉煌通用航空公司,以杨梅产业为核心,农旅综合服务区、溪山拓展体验区、山居康养体验区和山林科普休闲区为四大特色板块,导入生态农业、休闲旅游、水上航空等产业,营造动静结合的户外休闲基地,打造“全国第三个、全浙江唯一”水上机场。白浦村杨梅农旅综合体项目是浙江辉煌通用航空公司在全国布局的第十四个点位。在项目正式运行后,该公司将整合资源,重组上市,助推农旅产业走出青田,融入全国大市场。

预计该项目可以吸引县外游客近10万人次,直接带动周边旅游业发展,还可直接提供就业岗位200个,带动个体经营创业100户以上。村民可以通过流转土地租金和分红,农旅相关个体经营实现每年每户增收15万元。村集体除了获取场地租金,还可获得项目净利润分红,预计每年150-200万,总收入可高达1500万元。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