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三溪口街道考坑古村蝉鸣中苏醒。溪边农田里,带着露珠的蔬菜受到了住在民宿的游客的欢迎。太阳渐渐爬上山坡,村内车流量逐渐多了起来,开启了热闹而丰富的一天。这些景象倒映在沿溪坑中,形成了一幅特别的夏日野趣”。这样一个百年古村落,它被称为"长寿村"、"天然氧吧",还获得"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等荣誉。

1658111155129471.png

过去,我们考坑村可没这么惬意。”说起变化的由来,村支部书记徐建靖站在石桥上,不禁望向了眼前杜鹃谷。他感慨:“乡村美不美,关键要治水。”原来,村中青年人为了谋生,不得不离家工作。源也因人烟稀少,逐渐长满了杂草,河道杂乱。

直到2016年10月,一位沪商到访村庄,为考坑古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

考坑古村杜鹃谷冷泉淙淙,植被茂密,气候舒适宜人,徒步山间,三回九转会还能给人带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沪商感叹于村落的自然资源,决定改造考坑古村。在这几年的时间里,秉承着“就地取材,顺势而为”的理念,不少废弃的石头老屋被改造成民宿,河道两侧也进行了重点治理。除了石桥部分用水泥固定以外,其它均采用块石堆砌、块石护坡的方式,打造会呼吸的岸坝,让鱼虾有充足的生存空间。顺着杜鹃谷而下,连片的翠竹,整齐的农田为河道增色不少。

今年4月,考坑古村举办了文化艺术旅游节。在村庄中心地带打造了近1000平方米的露营农场,一面是群山环抱,流水潺潺,一面是稻鱼共生,山肴野蔌,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光打卡,带动了村民自制土特产,如蜂蜜,笋干、田鱼干等销量喜人。

1658111218977565.png

借着民宿旅游业的春风,依托游客消费和微商,村民自制干货、蔬菜水果有了广阔的销售平台,向杭州、上海等地进行销售。单是销售农副产品,村民人均年收入增长5000元以上。另外,不少村民选择了家门口就业,民宿雇佣村民从事水电、厨师、保洁等工作。在村集体经济消薄上,村庄采取土地租金、入股分红等方式逐渐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去年,考坑古村所在的行政村金泉村同比增加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

傍水而居,因水而兴。治水,治出水清岸绿好风景,治出共同富裕新篇章。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