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三溪口街道白浦村的千亩大棚杨梅迎来丰收季。上市的最后关头,为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近日,白浦村在三溪口街道、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对即将上市的杨梅开展“上市体检”,重点聚焦农药残留与甜度检测两大核心指标,以科技赋能品质,用透明赢得信任。

样本收集、试剂配置、取样、检测、数据上传……三溪口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里,工作人员正运用快速检测试剂对今天收集到的十多份杨梅样品进行药物检测,核验检测结果并上传至农业农村局平台。为便利农产品检测,白浦村专门设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目前,该检测站可以进行菊酯、甲维盐等15种杨梅药物残留检测,针对主体实际用药情况,工作人员会搭配不同试剂进行实验,确保检测过程精准、高效。

据街道农业干部蒋欣怡介绍:“在杨梅上市之前,我们会到各个农户处采样,进行抽样检测,如果检测合格,就通知农户可以上市销售了,对于农残超标的果子,我们会隔一段时间进行二次复检,直到完全达标才能上市售卖。”

除了农残检测外,甜度检测也是上市前必不可少的环节。一般优质杨梅果肉的含糖量在12%—13%左右,而白浦村的大棚杨梅检测显示甜度均高于14%,酸甜多汁,口感上佳。

今年以来,县农业农村局和三溪口街道已开展杨梅专题培训4次,向梅农讲解大棚杨梅管理、授粉疏果技术培训等方面的知识,引导他们做好绿色生态种植。同时,加大监管力度和质量安全宣传力度,督促农户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为让消费者吃得放心,助力杨梅品质提升和产业发展,三溪口街道始终坚持“技术指导+执法监管+品牌宣传”三管齐下,承接县级资源谋划部署,紧盯村级生产压实责任,擦亮白浦村大棚杨梅金名片,守护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供稿人:王璐瑶  审核人:华彩萍)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