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乡地处青田县东南部,瓯江之滨、奇云山麓,毗邻温州瓯海、瑞安,辖区总面积37平方公里。作为青田县三大盆地之一,四周崇山环抱,青翠欲滴,底部地势平缓,梯田层叠,溪流交错,继承了浙西南典型的地理环境特色与优势——“九山半水半分田”,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中国田鱼之乡、国家级生态乡镇、侨乡发源地。全乡共辖11个行政村,户籍人口1.5万人,拥有华侨2.1万人,遍布全球120个国家。方山乡以山为名,因侨而兴,田鱼为盛,农遗驰名,“农遗文化”“稻鱼文化”“华侨文化”“生态文化”是底色、是特色、是亮色。
近年来,方山乡党委立足绿色生态优势和农遗文化底蕴,广泛统筹资源要素,积极动员企业、乡贤等多发力量参与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中,走出一条以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新路子。
一是党建引领谋发展,营造“生态圈”。方山乡党委将红色资源价值转化与高质量绿色发展相结合,挖掘本土特色资源,以“稻鱼共生”推动“引商引企”,用政策扶持助力“强村富民”。大力实施“党建+”行动,成立红色产业联盟服务产业发展,在吴记米坊服务点,他们对农户的米进行统一包装、上架,提供24小时稻鱼米无人销售服务,游客只要感兴趣,直接扫码付款就可以拿走。吴记米坊的对面,还有一处返乡乡贤打造的稻花香酿酒坊,用来收购农户们的稻鱼米酿制龙现特色稻鱼米米烧。通盘谋划找准各村利益共通点,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最大限度实现共建共赢。以“红色引领”带动“绿色崛起”,全面激活乡村内生动力,为乡村旅游发展、村集体增收营造良好“生态圈”。
二是村企结对促发展,播下“金种子”。自2019年以来,龙现村、垟塘村通过“政府资助+企业捐助+个人承包”方式,与浙江龙润置业有限公司签订结对协议推出丽水市首个跨市村企结对“消薄”项目--半亩鱼宿。该项目以“稻鱼共生”为主线,集娱乐休闲、餐饮住宿于一体,自建成以来年接待量达 3 万人次,每年可为龙现村村集体增收4.8万元,垟塘村集体增收 3.2 万元。2020 年方山乡11 个行政村抱团方式,整合有限资金投资入股青田大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光伏合作项目。充分利用“板下种植、板上发电”发展模式,每年为村集体实现增收 20 万元,实现年光伏产业附加值210余万元。
三是乡贤助力共发展,结出“致富果”。龙现村现任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吴立群是西班牙归国华侨,在事业顺风顺水时,他看中了国内的发展前景。2017年,回国后的他第一时间投身家乡建设。在龙现村“当家”这几年,吴立群从村容村貌抓起,推出了垃圾分类、公厕革命、环境整治等,让村民形成了文明卫生和爱护家园的良好习惯,村内各类景观质量水平也得到明显提升。如今的龙现村,随处可见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格调清新的文化墙,家家户户用花卉将房前屋后装点得生机盎然。随着项目回村、资金回流,方山乡先后吸引华侨投资“田鱼村农庄”、“农遗研学基地”、“稻鱼之恋”等侨资项目,村集体通过承包、租赁、入股等多种合作形式,有效盘活废旧地、闲置房、边角地等集体资源资产。如龙现村通过改造闲置校舍,以租赁方式,每年为村集体增加租金收入1.2 万元;邵山村通过土地流转,打造户外拓展基地,以承包经营的方式,每年为村集体增收 2 万元;松树下村依托鱼苗基地,免费发放鱼苗,带动 80 余户农户致富增收。杨小爱是土生土长的方山人,爱国爱乡是方山籍华侨的传统美德。方山是国际农业遗产“稻鱼共生”系统的中心保护区域。杨小爱说:稻鱼共生系统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智慧宝藏。我们要养好这条鱼,种好这棵稻,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2019年她回到家乡青田方山,投资1500万,打造“世界农遗中小学生研学营地”。营地包括农遗文化酒店,农遗试验田,农遗乐园等设施。配合中小学校,开展中小学生农业研学课程,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青年学生,做出自己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