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共富,先通路。8月28日,东源镇人大主席徐淼带队对高湖镇内冯村坑角自然村至东源镇平桥村驮龙自然村之间的3公里连接路可行性进行调研,为三县(永嘉—青田—缙云)、两镇(东源—高湖)、三乡(万山—黄垟—季宅)、六村(内冯、外冯、旦头山、西溪、平溪、平桥)数万人实现“互通互联、共同富裕”打通“最后一公里”。东源镇副镇长钟晨、季宅乡副乡长陈春勇以及内冯与驮龙两村相关负责人、村民等10余人陪同。

注:村民围住徐淼主席(右一)诉说着数十年的夙愿
冒着炎炎烈日,徐淼一行来到内冯村坑角自然村,村民们早在路边等候,看到调研组,大家纷纷围上来,七嘴八舌诉说着几十年来的夙愿。原来,内冯村坑角自然村,海拔约500米,驮龙村海拔约720米,两村之间直线距离仅800米。两个村庄走路才30分钟,开车从内冯出发,要先过高湖镇的松渠口村、良川村、高湖村、旦头山村、峰头村,然后才能够到达东源镇的驮龙村,整条路线呈“V”字形绕行,需要一个多小时,村民出行极不方便。

“内冯至驮龙分别属于高湖镇和东源镇,这两个村之间只有3公里断头路,没有打通。两个村庄,很多家庭都是亲戚,每当遇到儿女嫁娶都极其不方便。”内冯村村民委员会主任周美勤介绍说,他们两个村庄对这段断头路盼望了整整三十年,却因为属于不同一个镇区等问题,项目一直无法推进。

顾不上休息,徐淼一行就跟随驮龙和内冯两村老百姓钻进茂密的森林,开始实地考察公路走向。徐淼一边爬山,一边听村干部介绍历史情况。据介绍,我县万山革命老区与永嘉县毗邻,原来是革命老区万山一带是红十三军重要的活动据点。自从上世纪90年代末,东源和高湖分别为驮龙与内冯建设公路之后,两个革命老区村之间互不连通。有时候永嘉县人们从巽宅镇出发到九门寨景区,或者是旅游,或者是到县委旧址参观学习,车开到打驮龙后,必须走“V”字路线。内冯与驮龙之间,三县、两镇、三乡、六村每年将近有5000余人次走动,行程极不方便。如今,随着S218安吉至龙港公路缙云方溪至青田季宅段的开工建设,从永嘉巽宅镇出发,经过“西溪——驮龙——内冯——季宅”,到达缙云,就能够避开海拔近千米的大洋镇,路程节省1个多小时。但驮龙至内冯之间3公里成为两县之间互通互联的“肠梗塞”,如何打通这段断头路,成为周边老百姓翘首以待的民生大事。

“东源是文化名人小镇,章乃器主题文化带建设初具规模,其中章乃器主题镇(东源)——主题文化村(平溪)——主题原始森林公园(野坑山)建设如火如荼,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前来探寻。而内冯县委旧址,也吸引了全县党员前往学习。打通驮龙与内冯之间的3公里路,就能够从东源进去,从高湖出来;反之,也可以从高湖进去,从东源出来。这样,中部两个大镇就能够实现互通互联,形成一个红色文化主题旅游圈。”平桥村村委委员、网格员季建树说,后期如果把万山乡万山村革命烈士潘香凤、黄垟乡峰山村红一团驻地、东源村周恩来纪念碑都串联起来,那么万山红色主题教育就能够形成一个闭环,走在全县乃至全市前列。

徐淼边听边问,对村民们提出的建议和设想表示支持和肯定。在一处小溪边,大家坐下来休息,徐淼对公路可能经过的路线,涉及到是林区还是农田,开挖的是土方还是石方,村民处理政策如何进行都一一进行了细致的询问。原本短短的30分钟路程,徐淼一行整整走了1个多小时,路上还遭遇了小青蛇(无毒)和竹叶青(剧毒)。尽管深山里充满危险,但村民们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老区精神,还是深深地感动了调研组。徐淼表示,驮龙和内冯之间的3公里断头路,虽然短,但却是串联起三县、两镇、三乡、六村之间数万人实现“互通互联”的毛细血管,只要路建设好了,就能打造出“共同富裕”的幸福圈,意义非凡。

注:徐淼一行整整走了1个小时,路上遭遇小青蛇(无毒)。

注:徐淼一行整整走了1个小时,路上遭遇竹叶青(剧毒)。

走进驮龙村,徐淼还与村干部、老百姓进行交谈,听取村民们对建设公路的迫切想法和建议。徐淼表示,调研结束后,他将把村民们的意见汇总成报告提交给镇党委,然后由镇党委向县有关部门反映,大家共同努力,争取早日打通驮龙与内冯之间的断头路,实现两地村民之间永久的夙愿,使这条道路成为革命老区之间永远割不断的“共富”纽带。

下一步,东源镇党委将积极与高湖镇、县林业局、县交通局强强联合,同心共建共富圈,发展方向向大洋山林场以及缙云县大洋镇延伸,打造高山避暑、高山养生、高山疗养,让“绿水青山”转换成真正的“金山银山”。(供稿:李雅文 审核:陈才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