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十载忠魂不灭:
一位青田华侨的
抗战往事与四代家国传承

从淞沪战场到天安门阅兵,这段尘封八十年的历史,我们从未忘记。




金邦光 旧照
2025年9月3日上午,北京天安门广场将隆重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并举行盛大阅兵式。对浙江青田侨领金冠军一家而言,这一庄严时刻承载着特殊的情感——他的父亲金邦光,一位曾与众多青田华侨一道,在民族危亡之际毅然归国、奔赴抗日前线的英雄,终于等来了历史的庄严回响。
金冠军动情地回忆:
【他在世的时候就是经常跟我说,他是偷渡回来的,参加了19路军蔡廷锴将军下面军训的,他说他是抗日的,但是要他证据呢,没有拿下来。】

这段几乎被岁月尘封的往事,因一张老照片重现天日。十年前,青田县侨联华侨史料征集办公室工作人员言小海在征集资料时,从金冠军捐献的材料中发现了关键影像:
【金冠军从小他老爹跟他说抗战,这是金冠军老爹留给他的,很明显就是那个义勇军队训练时的照片。】





青田华侨出国历史久远,可追溯至十七、十八世纪之交。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海外侨胞心系祖国,一批青田籍华侨毅然放弃国外事业回国抗战。
原青田县侨联华侨史料征集办公室工作人员余长敏说:
【青田华侨很多,在菲律宾、荷兰、日本回来,这几个国家,还有法国,都纷纷回国,国难当头,做为一个中国人都要投身到抗日第一线。】

当时青田县九都南田人刘兆祥作为明朝开国元勋刘基后裔,早年留学日本并接受军事训练,回国后召集徐香进、金邦光等青田华侨共同抗战。他们加入南京华侨抗日救国义勇军,受训后编入蔡廷锴将军领导的19路军61师,改名为华侨义勇队。
言小海介绍:
【178个人,他们分成三个分队,每个分队再分成三个小组,每个小组大概是20个人左右。】


1932年2月,义勇队开赴上海参战,承担战勤、翻译、监听等任务。期间队员纷纷寄回家书。
言小海说:
【这个家书实际上它还有个名称叫"告知书"这样的性质,我们推测它应该是一种政府行为,就是说这些华侨都是年轻人,20多岁,他们回来参加义勇军,政府派他们去上海,正规作战之前,就让他们给家里写封信,这次我们找到了,加上原来已经有的徐香进家书,就是写在正规信封上的、有民国政府侨务委员会的信笺,我们又找到了其他两封,这三封信构在一起就可以看到整个写信的过程。】


不幸的是,队员徐香进在2月28日运送弹药时遭日机轰炸牺牲。
他的侄孙徐建勇说:
【那个日本跟中国打起来以后,他就回来了,就去打仗了,他信写回家,我小时候都看到过,他说国难当头,有国才有家。】

徐香进的家书表达了他为国战死沙场的决心和不能尽孝父母的歉意。在他牺牲后,战友刘兆祥历经数年艰难办理抚恤事宜。
言小海指出:
【徐香进他阵亡之后,他抚恤金是刘兆祥在南京花了很大的功夫帮他办理的,我们有足够的史料证明这个详细的过程,他大概花了有好几年的时间,最终徐香进家人领到了这个抚恤金,他一次性的抚恤金是150大洋,然后每年都是100大洋,领了很多年。】



如今,青田华侨历史陈列馆仍保存着义勇队合影和载有全体队员名单的1932年版《华侨半月刊》,这两份珍贵资料成为青田华侨参加淞沪抗战的铁证。这支队伍中现已核实6位青田籍队员:徐香进、陈耀明、金邦光、刘兆祥、蒋仲轩、叶公正。
余长敏介绍:
【当中有一个叶公正,他是在比武训练的时候受伤了,病情加重去世了,青田人还有蒋成堂、金邦光他们都是投身战场的。】



淞沪抗战已经过去90多年,但参加过华侨义勇队的青田华侨后人始终铭记先辈在家书中所说的"有国才有家"。在这6人中,金邦光有幸生还故乡,并将爱国精神传予儿子金冠军。
金冠军长期致力于意大利侨团工作,促进中意民间交流,积极支持国内赈灾、扶贫助学和家乡建设等公益事业。他资助罗马华文学校并担任校长,开展华文教育,同时利用书画特长在多国举办展览,弘扬中国传统文化。2015年,他受邀回国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
金冠军感慨道:
【我父亲的勇敢和担当,是家族的骄傲。我父亲抗日的事迹虽然被历史的烟尘暂时淹没,但爱国的赤诚从未褪色。八十多年后的资料证实这段经历,是迟到的荣光,更是历史对英雄的郑重铭记。这份穿越时光的认同,不仅告慰了英魂,更让我们看到,每一位为民族抗战的无名战士,都值得永远镌刻在记忆里。】

如今,金冠军的儿女也传承这份家国情怀。
女儿金如表示:
【爷爷身上的这种爱国精神,值得我们世世代代传下去,我会告诉我的孩子,让他们记住这段历史!9月3号,我和我的孩子将收看阅兵式。】

八十年时光流逝,但赤子之心永不褪色。当阅兵式的旗帜在天安门广场飘扬,我们共同铭记所有为这片土地奋战过的生命——历史会记得,人民会记得,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将代代相传,永续不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