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县作为全省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双控试点之一,围绕“三个转变”的工作目标,积极开展浙江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在线监管平台运用和专业监测预警制度建设,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打造地质灾害风险隐患“云监工”,用数字与信息化切实提升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水平。
一、全要素展示三维场景,工程概况实时掌控
一是工程管理智能化。浙江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在线监管平台将勘察、设计、施工组织、监测等数据资料规整融合,形成安全监测、质量管控、进度管理等模块为一体的在线监管应用场景,通过现场视频监控、稳定性自动化监测等多元素的在线融合和对施工业务逻辑分析,实现对工程建设质量、安全、进度和项目数据的智能化、数字化监控及管理。二是主体责任清晰化。通过结合BIM+GIS的多源数据融合展示技术生成滑坡体三维展示、场景漫游功能,监控视频系统实时获取现场信息,安全监测展示分析隐患变化情况,各方主体和监管部门可远程实时查看基础信息,通过系统预警和闭环管理,明晰主体责任和监管职能。三是监管手段分级化。按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类型采取分级管理,明确每个类型治理工程监管重点,配置不同类型的自动化监管设备,建立配套量化评价机制,降低治理工程监管成本,科学评价治理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目前全县已有2个治理工程纳入在线监管;接入实时监测数据130多个;上传施工、监理、监测文件758份。
二、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工程质量精细把控
一是实施交互式管理。从技术交底会上,开展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在线监管平台运用培训,要求各方专人负责平台维护工作,推动在线监管平台维护与施工情况同步。施工方根据监测方提供的监测报告分析及时优化施工和应急预案,监理方根据施工方提供的文件在线监管工程进度和质量同时发起工程质量巡检和工程安全排查,主管部门通过在线平台实现对各方的精细化管理。借助文件资料和移动端影像,对隐蔽点施工、分部验收实现线上管理。二是实施闭环式整改。在线监管平台对施工进度进行数字分析,及时发布工作各分部进度预警。监理方、项目业主、监管部门可根据职能发起质量和安全监管,存在问题的单位根据预警提示的工作进度滞后、工程治理缺陷、工程安全问题等及时整改闭环管理。通过在线监管平台,解决验收程序不合规、安全隐患排查整改不及时、施工资料归整不及时等问题。三是实施精细化测评。按照《青田县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质量精细化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的“事前、事中、事后”质量控制机制,通过在线监管平台实现全流程线上、线下跟踪管理。通过在线监管平台对项目各方开展测评,并将评价结果运用到资质管理和征信系统,达到管项目即是管行业的效果。
三、全方位巡查预警预报,隐患风险可防可控
一是加强监测预警制度建设。将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纳入在线监管平台分级管理,通过线上线下监管规范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保障验收后的质量维护。进一步建立防灾责任明晰、预警预报准确、科技指导防灾的监测预警制度。今年来通过监测预警设备,成功指导群众转移2例。二是加强地质灾害监测点建设。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部组织研发的普适型监测设备和技术方法,开展专群结合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实验,累计建成并接入省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监管系统的监测点57处,占风险防范区总数的30.8%。纳入丽水市小流域自然灾害预警系统4处。进一步扎实地质灾害“智防”基础。三是提高监测预警科学化水平。自建了“天巡地查”数字化应用场景,利用无人机航拍、高清摄像头、基层自然所巡查等手段,全方位全流程监控项目用地的边坡治理工程,通过风险防控前移达到降低风险的效果。累计纳入青田县自然资源动态监测系统边坡26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