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30日,水利部发布《关于公布第五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的公告》。青田县榜上有名,被认定为第五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

近年来,青田县认真贯彻落实“两山”大会精神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治水方针,立足县情水情,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一、突出节水优先,夯实发展基础

“节水优先”是新时代治水方针的首要内容。我县坚持把节水优先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努力做到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坚持依法节水,科学编制全县水资源综合规划和节水专项规划,严格执行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三同时”制度。坚持从严管理,在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和节水载体创建等工作中,严格按照用水定额核算、核定取用水量和取用水户的年度用水计划指标,加强监督管理,强化定额使用。全面实行规模以上用水单位计划用水管理,进一步提高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管理水平。加强水源地保护管理,水质达标率达100%。坚持全民节水,积极开展节水知识“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宣传活动,广泛宣传节水知识,营造了爱水惜水节水良好氛围。建立完善水价形成和管理机制,不断深化阶梯水价改革,用好价格导向,增强全民节水意识,居民节水器具普及率达100%。

二、着力节水用水,提供发展动能

素有“浙南漓江”之称的瓯江穿境而过,泱泱秀水,润泽延绵,丰沛的水资源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大力实施节水工程,推广先进节水技术,节水效率和效益大幅提升。抓好工业节水。严控新建和扩建高耗水项目,大力推动生态工业发展,加快产业链、创新链、要素链协同发力,做好水文章,努力让一江好水变成好产品、激发好价值。加强对节水型企业的政策支持,推动高耗水行业节水型企业创建工作,完成率达63%。努力推动全县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鼓励企业主动运用节水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有效提升企业用水效率。抓好农业节水。以 “农田水利工程”、“灌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农业水价改革”为核心,整治病险山塘、改造提升灌区灌片、安装农业用水渠道计量设备,全面铺开农业节水工作,保障了农业灌溉水源,稳定提升了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建立健全了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并出台农业用水精准补贴、节水奖励办法。截止2022年底,青田县共计完成农业水价改革面积13.62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89。抓好生活节水,以青田小溪水利枢纽为核心,通过新建新八源水库工程,金坑水库扩容工程,青田县中部、西部引水工程等“饮水十源”工程,互联互通、互调互济。通过提升改造农村供水工程,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100%,规模化供水工程农村人口覆盖比例达到67.5%以上,巩固提升农村供水安全保障水平,辅以水资源高效集约利用管理手段,提高供水和应对极端干旱能力,打造保障有力、优水优用的供水“生命线”。

三、强化节水护水,加强水生态治理

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坚持节水蓄水调水有机统一,统筹抓好水生态综合治理。优化水资源配置,依托瓯江穿境而过的有利条件,统筹配置、高效利用各类水资源,系统实施水资源调配工程。加强非常规水利用,抓好雨水资源综合利用,推广雨水渗透设施和带状下凹式绿地、园林,增加雨水回渗,建设海绵城市。鼓励企业再生水利用,青田旺能环保能源有限公司自建水处理系统,再生水回用率达100%,实现废水“零”排放。认真落实河长制,大力实施“幸福河湖”工程,继续推进小溪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完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和中小流域综合治理。累计完成110座小水电清理整改工作,完成14座绿色小水电创建;创建省级美丽河湖6条,市级美丽河湖9条,完成河道生态环境整治提升100公里。积极盘活水资产,推行水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推动实现“水利资产资源化、水利资源产品化”,在全省率先探索山区河道经营权改革,启动河道使用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金融创新融合改革的最新探索,让“河道绿水”变为“金融活水”。

下一步,我县将以此次成功创建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为契机,进一步完善节水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节水长效机制,积极创新节水管理模式,全面提升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热点新闻